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静思语

(一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)

 
 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朱胜阳(颜颜爸爸),小学语文教师,儿童阅读推广人,《中国教师报》“非常教师”,《小学语文教师》“月度人物”,《教师博览》签约作者,绍兴市书香讲师团成员,绍兴市青年教师研究者联盟成员。2009年创办“颜颜爸爸故事会”,走进公园给小朋友们讲绘本故事。2014年9月,在“荔枝FM”上创建“颜颜爸爸故事会”网络电台。

【转】老伯牙《语文二叹》  

2011-08-02 21:24:08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语文二叹
作者:
老伯牙 提交日期:2005-4-25 8:33:00 | 分类: | 访问量:165


   正在批阅04年的十册期末卷,感慨良多。
   我选择在期初进行一次期末测试,是去年期末是就有所考虑的。原因我倒不是要标新立异,而是源于我对语文日常教学实质的一种疑问:从应试教育的角度说,我们这一学期忙碌究竟对最后的结果起到多少直接影响。于是,这就变成了一个试验。
   实验的结果是绝大多数的人都能考得到八十几分,也有部分同学达到九十几分,只有少部分本来基础落后的同学在及格线徘徊。但是,这是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。对我们这个新学期来说,这个成绩简直有点不可思议,甚至我认为,这是对准备在这个学期期末考试中有所作为的老师是一种提醒。这个实验告诉我们:语文,是不能批量制造的,语文是不能快速成品的。排除他们无可奈何的生字及按课文内容填空,单单应付考试,日常按进度教学,语文真的是那么可笑。我们花那么多时间只是为了帮助他认识这些生字及背出书上的段落?
   那还是语文吗?
   一叹:公式法语文何其多矣!
  诚然,语文有很强的承继性,这比不得数学。到了小学高年级,那些,原本语文素养比较高的同学,他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鉴赏水平,这使得他们能够应付一些课外题,他们也大可不必按照老师的思路理解,他已逐渐形成他自己的知识系统。对于这样的学生,你说,我们有必要让他们浪费在我们平时那么多时间的分析解说吗?语文的平庸便在于把它原本感性的、有色彩的、有生命的文字,变成一种试题,一个公式,一个模具。诸如“三段式分段法”“开头结尾的几种方法”“几种概括段意法”等等,这在支离文本的同时,偏离了语文原本的轨道,那就是一种整体的情感把握,理解,感悟。对于一个今后运用文字生活的人,这些技巧真有用吗?哪个作家在写作时会考虑用开门见山法呢还是情绪渲染法。这些只在文学概论里才有的语言,让一些五年级的孩子如何接受?他们只能活生生地把这些词给记住。而语文的谋篇布局在一定意义上是无法施教的,他对文字的把握自然会调用文字。我常想起自己读小学时,语文老师常常在每节课后,在黑板上抄一段公式:“本文通过………赞扬了………表达了”然后让我们背下来。现在想想,我们失却了多少亲近文字本身的机会。再如“省略号的几种意义”,书上列举了三种,“内容的省略、语言断断续续、语义未尽。”但常使我无法面对那么多的实例,连自己也无法说清有些省略号究竟属哪一种?比如《月光曲》中“他仿佛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……”属于语义未尽仿佛是标准答案。但内容的省略当然说得过去。如此的情况不胜枚举。盖因语文常常天马行空的行文,真有必要穷究一个省略号的用法?与其如此,你还不如让学生把语义未尽的表达出来。
  二叹:理性的语文何其多矣!
  我说语文的有技巧性恐怕没有一个老师反对。似乎是学问都该有技巧。但问题是小学语文相比来说技巧训练重要还是文本感悟重要?小学语文常见的理性训练题,比如缩句,我们可以说出它的训练确实让学生学会把握主旨和主干,但现在呢?缩句的题目花样层出不穷,已非把握主干的问题了。语文对于语言本身的运用确是有一套规则,那叫做语法。语言自然是有章法的。但语法究竟在文字运用中派多少用场,我深表怀疑,我如果不能划分一个句子的成分,是否代表我不会写作?不一定,语感的产生并非来自理论,多半来自于大量阅读后的感悟。而语文的理论体系只是附在上面的躯壳并非核心,会写句子不代表会分析句子。有人对目前的高校中的“文学概论”这样的课程开设深表怀疑,除非专业文学理论研究者,普通人怕是一辈子用不上这些学说。这似乎已脱离文学本来面目。
  小学老师提前进行语法训练无助于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,但确实能帮助学生进行考试,尤其进入中学能很快适应这个变化。但究其语文本身,这种训练使他们对文字产生一种理性排列,见不利于建立文字的直感。
  
  把更多的时间用于阅读,用于感悟,用于联想,抛弃公式,丢开理性,还学生语文感性之美。
http://blog.tianya.cn/blogger/post_show.asp?BlogID=142663&PostID=1604451&idWriter=25065367&Key=986067808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409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