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
还是年前的时候,就收到《教师博览·原创版》编辑济之老师的邮件,说我的文章《那时 那人 那事》将在2010年第四期刊发,着实让我高兴了好一阵子。因为还是在四五年前的时候吧,那时我刚刚开始写文章。一次看到同事的文章在《教师博览》发表了,当时就非常羡慕,希望有一天自己的文章也能在影响力这么大的杂志上发表。想不到四五年之后,自己的文章真的在上面发表,而且篇幅还相当长。
不知道别的老师是怎样的,记得自己刚参加工作那会儿,在学校订的所有的杂志中,自己最喜欢看的杂志就是《教师博览》,其它的杂志都看不下去(可能是看不懂吧)。所以自己第一次订阅报刊时,就订了《教师博览》。也说不出为什么,只是觉得这本教育类的杂志离我的距离近(那时自己看的最多的就是《青年博览》),里面许多文章写的都是故事,而像我这样从小没看过几本书的人,只有故事能够吸引我。别的教育教学类杂志的一些专家的“真知灼见”,一些名师的教学设计等等,我真的没兴趣,看起来特别吃力。现在虽然好了很多,这一类的文章也能看下去了,但每次拿到一些杂志,最先看的还是那些讲述教师自已故事的文章。我想,这或许就是现在“教育叙事”这么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吧!
二
3月下旬,一次走进《小学语文教师》的博客时,发现2010年第4期的目录已经出来了,便顺手点击进去了。一看,发现自己的文章《女孩为什么不游泳逃跑呢》竟然发表了,我这已经是第三次在《小学语文教师》上发表文章了。当时就坐在电脑前傻笑了好一会儿。
记得1998年刚参加工作时,所在的学校年年都订这本杂志。作为语文老师,每次拿到这本杂志我都要翻一下,但只是翻一下,随便看几篇文章,从来不会细看。原因前面说过了,里面的许多文章,对于我这个刚参加工作的语文老师来讲,看起来“很有点吃力”,再说自己那时也不爱看书。所以一直以来,我都是作为一位读者,一个不怎么虔诚的读者在看《小学语文教师》。
开始认真看这杂志是从2005年开始的。但看归看,对于小学语文方面如此权威的杂志,我是从来不敢奢望在上面发表文章的。
2008年初,看到上面多了一个栏目——“教师博客”,觉得自己博客上也写了好些文章了,便挑了一篇发过去。我选的那篇没中,但意外的是朱文君编辑竟然自己在我的博客上找了一篇《只要上路,总会遇见隆重的庆典》发表出来。因为事先不知道自己的文章会发表,所以当看到自己的文章第一次在《小学语文教师》上发表,真的高兴死了——跟同事说,给妻子看……哪怕现在,我每一次文章发表都会如此“自我陶醉”好些日子。接着在2009年第12期的《小学语文教师》上又发表了一篇,而这一篇文章的发表更加富有戏剧性。记得去年9月份,我上了课文《小桥流水人家》后有点想法,便给阿牛打了个电话,聊起了这堂课,而阿牛当时正准备做一期“当名家名篇进入教材”的专题,听我说了这课后,要我把这些想法写下来。我知道自己的水平,便跟阿牛说,我试着去写写看,写好了发给你。之后,也的确想把这篇文章写出来,但又不知从何写起,便把这事先放下了。没想到阿牛国庆节之前打电话过来,问我文章写好了吗?我马上回答,说准备在国庆节中把文章写出来,结果当然又没有写出来。10月20日左右,阿牛在QQ上又跟我说,这个专题打算做两期,让我慢慢写,如果写好了,发给他看看。看到这条留言,我内疚死了,心想:如果再不把文章写出来(不论好坏),真的太对不起阿牛了,下次如果有机会见面,真的不知有何脸面见他。于是下定决心把文章写出来。终于在10月27日凌晨一点,把写好的文章发给了阿牛——连修改都没有修改。之后也不抱发表的希望,只觉得文章写好了终于对阿牛有了一个交代——一身轻松。
一个月后,因为阿牛没有回复,便发了个短信给阿牛,想听听他的看法,这篇文章写得怎样。想不到他回信说文章写得很好,准备用了……就这样,第二篇文章就这样发表了——被阿牛逼出来的,呵呵!
三
本月初,一次在“成长论坛”闲逛时,看到了《班主任之友》第四期的目录,便点击进入浏览了一下帖子,想不到自己竟然又有文章——《没有绝招,只有理解》发表了。独自一个人,又在电脑前傻笑了半天。傍晚妻子回家后,情不自禁地又在她面前用“周星驰式笑”,“哈——哈——哈——”地夸张地笑了一次又一次。她问我怎么了,像个傻子似的?我说太开心了,我又有文章发表了,在《班主任之友》。
一点也不夸张,我真的有这么开心。如果一定要分析一下原因,我想可能是因为这次文章发表已经是这个月的第三次了,而且同样是在这么有影响力的杂志上发表,最主要的可能还是意外吧。因为这篇文章在一月份的时候也投过,投到了“诗化教育”栏目,但没有结果。后来看到了杂志最近在开展一次“班主任看家本领大比拼”征文活动,觉得自己的文章“好像”有点符合要求,便抱着试试看的心理,在二月底又把这篇稿子投了出去,没想到这次竟然被录用了。
说起《班主任之友》,它在2006年的时候曾经圆过我的一个梦。那个时候自己刚刚开始写文章,在报纸上也发表了几篇文章,但是在杂志了还一篇也没有。那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,也开始给一些杂志投一些稿件。之前虽说也写文章,也投稿件,但相对报纸而言,杂志的命中率太低了,特别伤人的自信心。所以我是在报纸上发表了一些文章后,发现自己竟然也会写文章,于是就有了一点自信心,偶尔也把稿件投向杂志了。而《班主任之友》就在那一年的七月圆了我的这个梦,让我终于也有文章《多迈一小步,前进一大步》发表在杂志上了。
其实写文章到今天,也已经发表了将近40篇,约五六万字。每一次文章发表我都非常开心,一则是因为我终于证明我也是会写文章的,二则是为我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而高兴——因为如我这类普通的一线教师,在眼下的教育环境中,从来都没有话语权(或者说从来都不去争取话语权)。我们一直都在听那些“不普通的人”说话,说他们不普通,就我个人以为这些人都很有天赋,本身就是我们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,非常优秀。而这些非常优秀的教师,怎么懂得像我这类资质平平,普普通通的一线教师的心呢?你们可以说赛课让你成长,磨课让你痛并快乐着,但我们呢?有几个人有赛课的机会,磨课谁来引领我们。虽说一切都要靠自己,但你们的这些文章刊登出来,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是在误导我们,让我们这些资质平平的一线老师以为自己想要成长只能通过这条路,而这条路在现实中又太窄了,没有希望。于是我们便放弃了,沉默了,也沉沦了……
可以说我写文章的动力或者说是快乐,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现实中许多声音或者观点的对抗,我想发出自己的声音,亮出自己的观点,说出我们一线教师的心里话。那些花半年一年时间研究出来的课,对我们来说跟本没用,听这些课我们听听激动,想想感动,但因为与我们一线教师平常上课备课完全不是一回事(我们哪有这样的闲工夫),所以哪怕课再好,我们听课回去根本不会去行动。而平时校本教研中的评课,至今我也没有听到有老师说出评课的负作用,好像所有的评课对我们一线老师都是有用的,我们上课想要上得好,想要有进步,就必须依靠评课。真的是如此吗?真的没有负作用吗?我想根本不是这样的,其实许多时候评课对我们来说是伤害,血淋淋的伤害。要知道我们刚参加工作时,哪知道课怎么上呀(再说课一定要你们这些教师说得那样上吗)?但刚参加工作,肯定要上亮相课,上好课后,资质好一点的老师,课上得有点“样子”,那还过得去;但悟性差一点的,评课时听到的都是批评的声音,我们那不多的自信心被击得粉碎。上语文的,从此不敢再开语文公开课了,因为从你们的评课中,我知道自己并不适合上语文课;上数学的,从此不敢再开数学公开课……现实真的如此,只是我们一线老师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罢了。
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,很多。如阅读、平等的对话等等。我希望自己慢慢地用自己的笔,把这些故事都写出来。同时我也将继续用自己的笔写下自己的故事。
四
这星期二的早晨,签到时,学校传达室的师傅说我有信。一看,是《教育信息报》寄过来的,心里咯噔一下:这下糟了,会不会是那篇文章发表了?打开一看,真的是《女孩为什么没有游泳逃跑呢?》这篇文章,而这篇文章已经在第四期的《小学语文教师》上发表过了。自己投稿这么多年,基本上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情况。
回到办公室,马上查看了当时的投稿情况。发现这个稿子我在11月19日先发给了阿牛,阿牛没有回复,我便在一个月后的12月18日,又发给了《教育信息报·教师周刊》。之后都没有收到录用的信息,结果却都在四月份刊登出来了。虽然阿牛在《小学语文教师》博客中的目录出来后的第二天,发了一个短信给我,说这篇稿子将发在第四期,但这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了……当然最大的问题还在我自己,没有严格按照投稿的基本规定来投稿(没过两三个月就把稿子投到了另外的报社),这次就当是教训吧!
每次发表文章我都非常高兴,这次例外……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