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静思语

(一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)

 
 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朱胜阳(颜颜爸爸),小学语文教师,儿童阅读推广人,《中国教师报》“非常教师”,《小学语文教师》“月度人物”,《教师博览》签约作者,绍兴市书香讲师团成员,绍兴市青年教师研究者联盟成员。2009年创办“颜颜爸爸故事会”,走进公园给小朋友们讲绘本故事。2014年9月,在“荔枝FM”上创建“颜颜爸爸故事会”网络电台。

《桂花雨》教学随想(三)  

2014-11-05 23:17:07|  分类: 课堂拾零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《桂花雨》教学随想(三) - 静思语(颜颜爸爸) - 静思语

 

再次走讲课堂时,前面环节仍然没有多少变动。最后理解好母亲的那句话后,我问学生:母亲认为杭州的桂花再香,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。但“我”为什么没有这么说呢?“我”却认为家乡的桂花是“不说香飘十里”,杭州的桂花是“那才是香飘十里”呢?接着便出示原文“吃桂花栗子羹”那段话,请学生读一读,从这段话中找出理由。我的目的是想让学生明白,从原文的这段话中,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不像母亲,只对家乡的桂花有故事,她对杭州的桂花同样有故事,同样有情在里面。所以“我”才没有这么说。所以,“我”写桂花雨,即描写了家乡童年时代的“摇花乐”,也写了杭州读书远足时吃桂花的事,这些“我”都很想念,杭州温州对“我”来讲,都是“我”的故乡。两个地方的桂花都很“香”。因为“我”此时已经离开大陆,身在台湾将近三十年。

但可能是之前我没有铺垫好,也可能是这层关系当时我自己都没有理顺。所以当我把这个问题抛出去之后,学生都没有反应过来。不知道我的意图是什么?不知道我想让他们说什么?所以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的问题。于是课堂便陷入了僵局。最后,教学难点仍然没有突破,学生仍然不能很好地体会到作者的思乡之情。

课后,同一备课组的几位老师,都毫无保留地向我提出了教学改进的建议。屠卿老师说,语文课,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,再带着学生走进文本很重要,这样即有利于学生熟悉文本,寻找问题的答案,更好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,也可以让语文课变得更加扎实、高效;于丹说,“比香”这一块做得很到位,特别是把那个“浸”字讲清楚了,但“摇花乐”这一块做得还不够,毕竟这也是课文的教学重点,而且课题之所以叫“桂花雨”,就跟“摇花乐”有关;海燕肯定了我的设计,说这样做也是一条途径,但在具体操作上,还欠细化……我进入实验小学以来,每次上课,我们这个备课组团队都会给我的课提出不少改进的建议,而这些建议总让我受益匪浅。记得刚进实验小学时,我上了一堂《五毛钱的愿望》的导读课。这课正是在屠老师、海燕、于丹等老师的帮助下,所以“磨”得越来越像样,后来才可以在学校的教研活动中拿出来上。如果说,我现在上课有进步了,那么这点进步与她们对我的指点是分不开的。

这课上好后,我与特意赶来听的张雯娣老师也聊了很多。她说我这堂课给了她不少启发,因为这篇课文去年的这个时候,她也研读过,但最后却没有继续深入下去,成了自己的一块心病。所以现在借此机会想继续研究一下这篇《桂花雨》。但我不明白的是,为什么我这么一堂失败的课,还会给她启发?因为张雯娣对这篇课文很熟悉,所以与她的交流中,她仔仔细细向我讲了她对《桂花雨》的解读,以及本课的难点应该如何突破。但那时,可能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还没有像她那么深入,所以她讲的教学思路,我始终不能很好地对接上。我不知道应该如何把她的教学思路转化为我的教学实践。

《桂花雨》一课第二次尝试虽说以失败告终,但我却一点也不气馁。还觉得很好玩。而且经课后这么一讨论,想再次试试的欲望越来越强烈。正好,五(7)班这一课还没有上过。于是,马上跟五(7)班的张莉萍老师说,《桂花雨》这课,我来给她上。

上课班级是预定好了,但我的问题还没有解决。备课组的老师虽然也跟我说了很多,但我仍然不知该怎么来突破这个教学难点。那几天,吃饭睡觉,整天想的就是这事。想着想着,我突然想到:母亲说的这句话,经过讨论,我们都听明白了。但“我”呢?“我”听懂了吗?于是可以再次回到课文,从课文的最后一小节中可以看出,“我”也是听懂母亲的话了的。因为“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‘摇花乐’,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。”这阵阵桂花雨不仅寄托着作者童年时代的快乐,也寄托着作者对故乡的思念。讲到这里,再进一步,揭示“借物抒情”的写法,同时引入琦君同题材、同写法的散文片段《水是故乡甜》和《月光饼》。阅读之后再问:为什么作者的思乡之情会这么浓烈?再次出示作者简介,让学生发现作者离家之久。离家久,所以思之深,念之切。至此,课文的难点就此突破……

想到了这些,我想应该可以把《桂花雨》这壶水,烧开了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61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