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静思语

(一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)

 
 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朱胜阳(颜颜爸爸),小学语文教师,儿童阅读推广人,《中国教师报》“非常教师”,《小学语文教师》“月度人物”,《教师博览》签约作者,绍兴市书香讲师团成员,绍兴市青年教师研究者联盟成员。2009年创办“颜颜爸爸故事会”,走进公园给小朋友们讲绘本故事。2014年9月,在“荔枝FM”上创建“颜颜爸爸故事会”网络电台。

《挑山工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  

2007-12-10 13:09:48|  分类: 吾爱吾课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执教:朱胜阳

一、教学目标:

1、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,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,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朝着目标,脚踏实地,一个劲儿往前走,并学习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。

2、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。

3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二、教学重点、难点:

1、重点: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——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,步步踩实,一个劲儿往前走。学习挑山工不停地登攀的精神。

2、难点: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。

三、教学过程:

1、简介作者,导入新课。

上课之前,我们先来轻松一下,缓和一下气氛。好吗?

同学们,猜猜看,朱老师平时喜欢什么运动?(学生猜)

篮球。何以见得?——人高马大。

你们班的男同学喜欢打篮球吗?知道我们中国现在的篮球巨星是谁吗?(对,是姚明。身高2米26的姚明篮球打得特别棒,现在在休斯敦火箭队做中锋。已经是一个世界球星了。)

今天,老师要介绍一位篮球运动员给大家认识,只不过这位篮球运动员现在已经不打篮球了。板书:冯骥才。

你知道他的哪些情况?(学生说。)

教师补充。(冯骥才,1942年出生,祖籍浙江慈溪,生于天津。从小喜爱美术、文学、音乐和球类运动。1961年高中毕业后,当过专业篮球运动员。1974年任天津工艺美术工人大学教师。1977年在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做专业作家。短篇小说《雕花烟斗》,中篇小说《啊!》、《神鞭》,分获全国优秀短篇、优秀中篇小说奖。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、法、德、日、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。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。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,用多变的艺术手法,细致深入的描写,开掘生活的底蕴,咀嚼人生的况味。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。)

这个篮球运动员不但球打得好,画画得好,而且文章也写得特别好。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——挑山工。

2、出示课题,理解题意。

板书课题:挑山工

读课题。(齐读、个别读。)

同学们读得真响亮,从你们的声音中,朱老师听出你们五X班的学生真自信、真勇敢。我们再来把课题读一遍。(读好后教师在课题后面加上“?”)

现在应该怎么读——挑山工?(要求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。理解课题。)

学生读,教师指导。

同学们读得真不错,不但读得响亮,而且能把后面的标点也一起读进去,真不简单。知道在挑山工后面加上“?”是什么意思吗?

(什么是挑山工?挑山工是干什么的?)这个问题谁能回答?

(“挑山工”是为游客和山顶的商店或居民挑货物、行李的山民。)

3、初读课文,添加标点。

咱们五X班的学生理解能力真强,这么快我们就解决了一个问题。

接下来,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泰山看一看,看那里的挑山工会带给你什么印象。把课本翻到72页,自己大声地朗读课文,注意把生字读准,把句子读通。努力做到不漏字,不添字。

一边读,一边思考。读好以后,根据挑山工给你留下的印象,请你在课题后面加上一个标点符号。

(学生读课文。)交流得出结论——在课题后面加上“!”。请学生读。(把“!”也读进去。)读得多好啊!真令人羡慕!你能再读一遍吗?(学生读)让我们大家跟着这位同学一起来读一遍。(学生齐读。)

4、再读课文,找出依据。

真不错!同学们经过自己的朗读和对课文的理解,找了一个“!”给挑山工,这是非常宝贵的。但是,找到了“!”还不够,我们还需要能从课文中找出一些依据,为什么是“!”,而不是别的标点符号送给挑山工。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个“!”再来读一下课文,课文中的哪些文字,哪些句子能作为依据,请你用波浪线把它划出来。你可以轻轻地读,也可以默读。

学生读。

5、分析依据,理解句子。

同学们都将自己的理解化成了一条条美丽的波浪线,为这个“!”找了不少依据,谁愿意先来交流一下你的成果。

(句子1:“我们哪里有近道,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?你们是走得快,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,玩玩闹闹,总停下来呗!我们跟你们不一样,不像你们那么随便,高兴怎么就怎么。一步踩不实不行,停停住住更不行。那样,两天也到不了山顶。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。别看我们慢,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。你看,是不是这个理儿?”

句子2:我心悦诚服在点着头,感到这山民的几句子朴素的话,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。

句子3:从泰山回来,我画了一幅画——一条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,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,一步一步在向上登攀。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,多年来不曾换掉,因为我需要它。)

咱们五X班的同学可真会读书,一下子就找了这么多依据。让我们再来读一下这些依据。(学生读)

同学们,这些依据有一条依据是其他两条的因,有了这个因才有了其他两条的果。你能找出这个句子吗?应该是哪一条?

找出句子(我们哪里有近道,……你看,是不是这个理?)真不错,找得真准。让我们具体来看一下这个句子,这里游人是怎样登山的,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?他们在登山的过程中有什么不同之处?请你联系课文,完成这张表格。

 

“我们”指        

“你们”指        

负重

 

 

路程

 

 

速度

 

 

结果

         (谁)跑到        (谁)的前边去了。

6、碰撞思维,引发疑问。

同学们,面对表格中的这些不同点,以及这样的一个结果,你有什么疑问?(学生交流)从这些不同之处,游人应该比挑山工快,可结果却——挑山工比游人快。

造成这种与常理相反的结果,主要原因是什么呢?

(游人登山东看西看,玩玩闹闹,停停住住。而挑山工却一个劲儿往前走。)

从挑山工与游人的表现对比中,你觉得挑山工身上有着哪些游人所不能及的精神?(脚踏实地、坚持不懈、一个劲儿往前走)

同学们,正是因为挑山工的话蕴含着意味深长的哲理,所以使作者心悦诚服,所以作者回去以后画了一幅画——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,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,一步一步在向上登攀。而且作者还把这幅画一直挂在书桌前,多年来不曾换掉。

为什么作者不把它换掉?——因为我需要它。这里的“它”指什么?(指画)“我”需要的仅仅是这幅画吗?(实际上“我”需要的是一种朝着目标,不停前进的精神。)

是啊!这位平凡的挑山工身上透露着不平凡的精神,所以我们要送他一个“!”。让我们带着这个“!”再把课题来读一遍。

学生读——挑山工!

7、联系生活,迁移运用。

挑山工的话蕴含着意味深长的哲理,挑山工的精神富有很深的启迪作用,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挑山工的人吗,读到过类似《挑山工》的故事吗?

(龟兔赛跑、笨鸟先飞……)

8、朗读句子,深化感悟。

我想你们不仅读懂了挑山工的话,也一定会让这段话深深地印刻在你们的记忆中。那么,就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吧!

 

2005.4.4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454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